真相 EP13:u_u island芮秋—我沒有感覺「不靈性」的時候,因為靈性包含了一切
- ibesmermer
- Sep 8
- 5 min read
Updated: 16 hours ago

很榮幸邀請到十位會工作又會生活的靈性工作者,包括占卜師、魔法師、靈性諮商師、調香師、身兼茶餐廳與書店老闆的靈氣教師、占星師、水晶療癒師、性/愛教練、色彩解讀暨阿卡西紀錄導師等。
本期受訪者陣容有 JJ. 靈性諮商、u_u island 悠悠島、曉薇 Hsiaowei、伊涅茲秘語、貓尿小酒館、宇宙合作社、果子光點、0.18sec scent studio、澤誼的人參青紅燈、愛必。
本文為「u_u island 悠悠島」芮秋應本企劃《真相不只有一個!》EP13之邀請所撰寫。芮秋是調香師、教師,也是設計師,偶爾也會斜槓去咖啡店兼職,平時畫畫、寫書法、下廚、瑜珈、各種戶外活動,並分享生活覺察。多才多藝,也多采多姿。
指定題目一:請問對你來說,靈性是什麼?具體來說,靈性如何融入你的生活?
靈性是我內在安定的那個自己,完整地活著,並存在於每個當下。是體內陰性能量與陽性能量中,偏向陰性的部分,也是整合陰陽力量的圓。它並不是一個額外添加的修行、學科或某種狀態,而是與身體能力、頭腦智力同等存在的運作系統,靈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之一。具體表現在,對自己內在真實保持誠實、對慣性習氣的覺察、對直覺和源頭智慧的敞開,與無形之間的連結、與存在本質的對話的能力。
包括但不局限於意念、潛意識、心靈、情緒、內在小孩、直覺、高我⋯⋯等與內在狀態有關的面向,也會探討我們與無形之間的連結——能量、宇宙、源頭智慧、造物主、神佛、信仰⋯⋯等等。不靠知識理解,而是被經驗。
各式各樣的靈性練習、神聖儀式,就像特別規劃的運動練習、健身或學習時間,可以集中、專注在想要提升的地方,幫助靈性的修練和成長,但在這個特別時間之外,身體仍然呼吸運作、頭腦依然轉動思考,我的靈性也同樣存在。這三個面向是相輔相成、也是相互交錯而無法完全單獨分割的。隨著靈性成長,思想會變化,想吸收的知識會不一樣,說出來的話會不同,身體的行為也會改變。越來越經歷「我是」,我的思考、言語、行動之間越來越一致。
從留意說出來的話開始,將言語對齊思想練習心口合一,然後讓行為可以落實自己的言語,言行一致。反過來也可以透過身體力行,來增加說話時的肯定,淬鍊思想的清晰。三者之間的矛盾、內耗越來越少,思想創造實相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。因此靈性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從未分離。
我會透過呼吸、冥想靜坐、瑜珈練習、自由書寫,來和內在的自己相處,與此同時,也是對源頭智慧的敞開;這些練習有時候會有特別的儀式,也可以散落在生活中的片刻。比如我會騰出時間空間,在完全不被打擾的情況下冥想,也可以在等紅綠燈的時候,透過呼吸靜心,可以在自然中感受與自己和自然的共振,可以在公園裡看著天空和樹木,只是感受他們的存在。
有時候我會點蠟燭,或用香氣,有漂亮的儀式來自由書寫,但有更多時候,我隨時都可以在任何地方、用任何工具書寫,像日記、像筆記,沒有看得見的神聖的氛圍或儀式,只是認可自己神聖的存在。
會去瑜伽教室上課,有每天起床後的基本練習,有時候安排完整一個多小時的練習,但我最大的練習,是把在瑜珈墊上時的培養的穩定呼吸和身體狀態、與身體的關係,心智的淬煉,將成長延續到瑜伽墊之外。
與內在狀態和無形之間連結有關的工作,都是分類上的靈性工作。而個人對自身靈性的修養,會體現在他做的任何事情裡,所培養的靈性能力,也可以運用在他的工作中。
指定題目二:承上題,請問你是否體驗過認為自己很「不靈性」的時刻,如果有,那時發生了什麼事?以及你如何看待或轉化這樣的狀態?
因為靈性對我而言,並非一個特定狀態、身份或目標,它本身就包含了無限的光與愛、至高善的那一面,也包含了黑暗面、那些至暗時刻和靈魂暗夜。混亂與清晰、偏離與歸位,都包含在內。所以我沒有覺得自己「不靈性」的時候。
但當我在生現實生活中社交場合或面對面說話時,遇到某些靈性被制度化、標準化的語境時,會刻意和對方保持距離,將自己排除在他們的靈性話題之外,沈默、淡出話題或離開環境。因為不想進入那個互相檢查和審視的場域,以及受限的語言結構中的討論。如果被別人覺得我不靈性,就被他覺得不靈性也沒關係,因為那是發生在對方觀點和認知中的事。不是我對自己的認知。
有時我會有覺得自己失衡、偏離中心軸線的時候。這個時候我的思考、語言與行動之間並不一致,會說出我並不是真的如此認為的話,做出與自己內在不同頻率的決定,沒有在行為上尊重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。
大多是在發現自己因為慣性或禮貌,待在自己並不想身處的話題或社交場合中。發生在我明知處在受苦或限制想法的話題中,明知到語境和信念系統完全不同,卻想要用我的觀點說服別人、扭轉別人想法的時候。
這種時候我會重新選擇自己的真實感受,即便那個感受是:我不想理對方、我想發脾氣、我討厭某個人。通常當我允許自己真的這麼做的時候,很快就會發現,實際上是我根本沒有興趣,卻停在與自己不同的頻率中,還想拯救別人,或是我也討厭自己的某個面向,才會覺得不耐煩。
過去的我是放下需要被認同、被理解的需要,現在大多是放下想要拯救別人的想法,以及不再認為別人的抱怨、限制信念、受苦狀態會影響到我。如果我還是忍不住想解釋或反駁,盡可能停下來、離開,然後將我想說的話,全部寫下來。只要我感覺好了,就什麼都好了。
以及我從去年開始,一邊練習精準表達,也一邊練習非語言溝通。因為能量的影響力,存在的狀態,可以超越語言和思考維度的限制。
「真相不只有一個!」:在這個身心靈議題逐漸被重視且百家爭鳴的新時代,眾說紛紜,讓人霧裡看花。時花認為,只有立場與觀點,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,只要在生活中得以實踐並受用的就是「真理」。既然宇宙容納得下各種真相,我們就邀請業界的專家一起來貢獻生命經驗與洞見,期望藉此企劃分享、交流帶來啟發。
Comments